7月1日一早余彭年慈善基金会一行开始了第二天的回访。首先来到了秦岭深处的凤县。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也是研制航天发动机的067航天基地。
在凤州镇国安寺村,我们见到了70岁的茹爷爷。他曾为了支持三线建设,毅然随哥哥从广东远赴陕西投身航天事业,一来就是一辈子,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如今,他已在大山里扎根,和妻子两人相依为命,过着平静而朴素的生活。老人于去年2月份做了白内障复明手术,视力从0.2恢复到了1.0。他也得以重拾往昔的活力。我们在回访时,老人家刚好在和泥,准备修整一下自家的老屋。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凤县河口镇岩湾爷爷老人家中。去年7月1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袭击了这个地势较低的村庄。洪水冲毁了房屋和道路,给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困难。张爷爷说还好在去年5月份他通过项目恢复了视力,在面对灾情和灾后恢复的时候才让他更有底气。灾情过后政府还帮助他们重建了房屋,老人家也靠着自己劳作贴补家用。往日的生活也渐渐恢复了。

国安寺村72岁的李奶奶,分别于去年4月和9月做了双眼的白内障复明手术。她高兴地说:“做完手术,眼睛清亮得很,以前是听声认人呢,现在离老远就看见人了。”在恢复视力后,李奶奶和老伴就忙于自家花椒的种植,今年在采摘花椒时,不小心被树枝划到了眼睛。随行的医生赶忙地进行了复检,确定没有大碍,开了修复角膜的眼药水,嘱咐老人一定按时滴好。同时对她老伴的眼睛进行了初步筛检。当我们准备离开时,老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到门口,久久伫立,目送着我们离去。我们屡次回头挥手,他们还在,那一对瘦小的身影是一种坚韧和希望,让我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前行的决心。
下午,我们来到了地处秦岭腹地的太白县。这里海拔介于740—3771米之间,是全省最高的县城。这里的经济欠发达,产业结构单一,以高山蔬菜种植为主,全县86%的耕地种植蔬菜,85%的群众从事蔬菜生产,农民绝大多数收入也来自蔬菜。但是,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发展易受市场波动和自然因素影响,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居民收入不稳定。

行驶过盘旋的山路,伴着道边绿油油的蔬菜,我们来到了71岁的曹奶奶的家。老人于去年9月做了白内障手术,本以为生活会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然而命运却再次给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老人突发脑出血,影响了肢体神经,目前已经卧床不起,老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走进房间,看到老人躺在病床上,虽然身体无法动弹,但眼神中透露出的期待和渴望让我们心痛不已。当我们走到床边,老人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虽然无法起身,但她仍然不停地说话,告诉我们要是眼睛再看不到,真的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用尽全身的力气表达着对我们的感谢。她的声音虽然微弱,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我们紧紧握住老人的手,轻声安慰她,告诉她我们会一直关注她的情况。

家住桃川镇杜家庄村的67岁老人刘明清,去年接受了左眼和右眼的白内障手术。手术之前,老人在家做农活、给孩子们做饭时,常常因为视力模糊,把灶台撒满面粉,弄得一片脏乱。虽然孩子们能理解,但这让老人感到十分愧疚。她无奈地说,能为孩子们分担点活,我心里才得劲儿。手术之后,老人的视力得到了完全的恢复。如今,他不仅能干农活,家里的一日三餐都是她来料理。刘奶奶说这手术真的是给我很大的底气。

76岁的蒋存彦老人,家住桃川镇建坡村。在做白内障手术之前,她的左眼视力仅有0.06,日常生活极为不便。视力的模糊让她连基本的家务活都难以完成,更别提享受生活的乐趣了。她常常因为看不清东西而磕磕碰碰,心里满是无奈和失落。在得知她的眼睛患的是白内障,通过手术就可以恢复视力,而且复明手术还是免费的消息后,蒋存彦老人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料让她倍感安心。术后,老人的左眼视力奇迹般地恢复到了0.8,这让她激动不已,仿佛重新获得了新生。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花草树木、熟悉的街道和邻居们的笑脸,如今都变得清晰可见。她可以自己做饭,照顾自己,甚至还能帮着家里做些简单的家务,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感谢这个好项目,感谢医生。”蒋存彦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她的生活因为这次手术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