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彭年慈善基金会“立珊光明行动”回访手记
2025年的夏天,湖南娄底的乡间小路上,余彭年慈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和娄底市委统战部的同仁们,带着一份特别的牵挂,走进了一个个普通却温暖的家庭。此行主要是去看看那些曾经被白内障困扰的老人,在接受了“立珊光明行动”的免费手术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现在能看清菜苗了,干活更踏实了!”
7月29日,走访组来到涟源市渡头塘乡洪家村。72岁的曾爷爷正在自家菜地里忙碌。他曾是村里的五保户,一只眼睛因白内障几乎看不见,另一只眼睛的视力也越来越差。以前,他看不清鱼塘的水位,也分不清菜苗和杂草,走路时常常磕磕绊绊。
“手术后,眼睛亮堂多了!”老人笑着说。现在,他能清楚地看到鱼塘里鱼儿游动的样子,除草时也能精准地分辨菜苗和杂草。尽管手部有残疾,但他在田埂上走得更稳了,生活依然井井有条。

“这辣酱和鸡蛋,你们别嫌弃。”
7月30日,走访组来到双峰县走马街镇山塘村。79岁的唐奶奶一人住在土砖房里,屋顶有些漏雨,生活并不宽裕。老伴去世多年,唯一一个养女成人后嫁到外地,日子过得艰难。
2025年3月和4月,她接受了“立珊光明行动”的白内障手术,双眼视力从模糊恢复到了0.6。见到走访组时,她特意将自己存下的土鸡蛋和刚刚熬制的辣椒酱,塞到了工作人员中。“眼睛能看见了,心里也亮堂了!我不知道怎么说,这些是我自己养的鸡下的鸡蛋,自己做出来的辣酱,你们不要嫌弃。”她笑着说。

“能帮哥哥家干些农活了,这样我也自在些。”
随后我们来到了双峰县梓门桥镇梓桥村,看望了68岁的老人家王爷爷,王爷爷是村里的五保户,自己住的土砖房倒塌后随哥哥寄住在侄女家。在患白内障期间,由于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家总觉得给家里带来麻烦。在参与项目后,视力提升到了4.0。自在的笑脸又回到了王爷爷的脸上。在我们回访的时候他正和哥哥一起摊晒玉米,老人家说,我能帮哥哥干些农活,心里就不会觉得有欠,这样我也自在些。和我们分享了他术后的生活改变后,老人家又投入到了辛勤的劳作中。

“现在能骑摩托车了!”
下午我们来到了娄星区蛇形山镇枫树村,走访了项目受益者—82岁的胡爷爷。胡爷爷本身就有听力障碍,很少与其他人交流。患上白内障后更是连门都不想出去。老伴儿膝关节受损严重,走路也很困难。两人互相帮扶着生活。
2025年4月和6月,他接受了双眼手术。如今,视力恢复后生活完全实现了自理。因为住得偏远,两位老人买东西需要走将近一个小时才能买到生活用品。现在胡爷爷眼睛恢复后,能骑着摩托车去采买。胡爷爷说:“现在能骑摩托车了,我也能帮帮她。”他一边说着话,一边从屋里拿出自己种的枣塞给我们吃。


“能看清路了,日子过得没那么慢了!”
7月31日,我们来到了新化县炉观镇龙爪塘村走访,项目受益人76岁的卿奶奶一个人在堂屋里坐着 。她身患多种疾病,子女因为各种原因都没在身边照顾,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以前走路都怕摔跤,现在能看清路了!也不用数日子过了”她笑着说。手术后,她的视力恢复到了1.0。自己一个人生活完全可以自理了,虽然日子还是有些艰辛,但老人家在恢复视力后,对生活更充满了热情和期盼。


“看见后,我就能捡地上的豆角了”
随后我们走访了新化县枫林社区的吴爷爷。吴爷爷是村中的五保户,原住房年久失修已经不能居住,现在寄居在嫂子家里。之前他的右眼患了白内障,近乎失明。日常生活需要家里人照顾,十分不便。在接受项目的手术治疗后,现在视力恢复良好。虽然日子还是清苦,但是吴爷爷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贴补家用。他说:“现在我能看到后,就可以捡豆角,然后晒干卖钱。”说着吴爷爷从院子里拿来一篮干豆角给我们看。
光明,不仅仅是看得见
“立珊光明行动”是由余彭年慈善基金会联合湖南省娄底市统战部发起的一项公益项目,专为困难家庭的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手术。走访中,我们看到了许多重获视力的老人。他们曾经因为视力模糊,生活艰难,甚至寸步难行。但手术后,他们的世界重新清晰,笑容也重新回到了脸上。光明,不仅仅是看得见,也是重拾生活的希望,更是能让他们在生活中表达自己。
余彭年慈善基金会将会持续开展光明行动,让更多的困难家庭享受到这份温暖,让“立珊光明行动”的光,照亮更多人的生活。因为每一份光明,都值得被守护。